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
【文章來源】【參考文獻】
終於說到NO3這個話題了,海水永久話題之一就是NO3。
怎麽去除NO3是新手們最想知道的,也是最頭疼的問題。
NO3高會導致SPS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,變咖色,有的還會死亡。
LPS雖然有些能耐高NO3的,但是長期的高NO3也會導致顏色變咖,狀態不佳。
對於一個受傷的珊瑚來說,NO3會阻礙其恢覆速度,會使脫離共肉組織的珊瑚骨上迅速長出藻類。
對於NPS來說,高NO3是很致命的,在燈光作用下甚至會使NPS上長滿藻類。
魚對NO3不銘感,但是過高的NO3也會使魚不健康。特別是繁殖過小醜的朋友,應該特別有體會,NO3高了,小醜的卵死亡率也高。因此,NO3對魚也是有影響的,只是它們不敏感。
一個世紀的NO3話題還在繼續,如何去除NO3是作為海水生物飼養的一個入門話題。
看看我們周圍的魚缸用品,蛋分、濾棉、濾袋、活石、沙子、純水機、煮豆機等等,都是為了間接性的去除NO3而準備的。魚友們為了能使缸內NO3降低把能用的幾乎都用上了。
那麽在設備都到位的情況下,我們怎麽才能進一步去除NO3?
這裏有幾種常用的方法:
1、海藻類去除NO3
用藻缸或者ATS藻屏都是能夠最大限度幫助海缸去除NO3的方法。
藻缸建立方便簡介,在底缸建立一個藻缸區,每天用6500K色溫的燈照射10小時左右(與魚缸主燈照射時間相反是最好的),能為你去除很多NO3。
ATS藻屏的建立也根據個人魚缸空間,去除能力雖然比藻缸強點,不過也有弊端。比方說夏天影響溫度之類的,水蒸發快,進入狀態慢之類的。
藻類不但能去除NO3,還能培養一些小蟲子,甚至是蛇海星,這也是對魚缸有利的。
有人說藻類吸收微量元素和大量鎂,其實個人用下來也沒見鎂有怎麽下降,至於微量元素,藻類需要什麽微量元素我們來看看吧:
硝酸鹽
藻類需要大量的硝酸鹽(NO3)才能生長。這個量有多大?我只能大致告訴你,一個30*30*30CM的藻缸放滿高等藻,每周這些高等藻需要50g的硝酸鹽才能生長繁殖成兩倍的量。
50g硝酸鹽是一個什麽概念?你抓一小把魚糧,這裏面有100g的硝酸鹽。
磷酸鹽
藻類需要極少量的磷酸鹽(PO4)。相比硝酸鹽的量來說,那個30大的藻缸每周只需要1g磷酸鹽。所以高等藻吸收PO4的能力極低。
鎂
藻類會吸收鎂,這個量是多少呢?是磷酸鹽的一倍,大不大?一點都不大。
鈣
吸收量和磷酸鹽差不多。
碳
藻類大量吸收CO2,這個大家都知道,它們吸收碳的量是NO3的三分之二。
鉀、硼、錳、鋅、鉬、銅、鈷、銨等等都是以毫克為單位的,我覺得我們缸內根本不缺這麽點微量元素給高等藻當點心。
(以上參數取得於國內海藻類飼養的論文)
在利遠大於弊的情況下,我們還用得著擔心藻類去消耗掉那些鎂和微量元素嗎?
所以用藻類去除NO3的方法任然是主流。
這是介紹高等藻類的文章:https://red-sea-reefer170.blogspot.com/2018/08/no3.html
2、添加碳源法
碳源是菌群需要的維持繁殖與生存的物質,不管是好氧菌還是厭氧菌,它們都需要碳源。
在添加碳源後的魚缸水體中,大量的菌群繁殖,它們爭搶NO3以及其他有害物質。
然後繁殖過甚的它們最終會被蛋分打出,這個過程會在添加碳源一周後變得明顯。
碳源需要每天添加,如果停止,菌群的活躍度也會慢慢恢覆。
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種物質是包含碳源的,其中常見的有:伏特加、蜂蜜、糖、醋、酒精等。
當然也有比較專業的,ZEO試劑中就有專業覆合碳源。
我的另一篇文章詳細說了自己使用碳源的經歷,所以在這裏我勸大家不要單一的使用一種碳源。因為單一使用一種碳源會造成缸內菌種單一化,最終菌種失衡並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。
https://red-sea-reefer170.blogspot.com/2018/08/blog-post_13.html
碳源添加能讓你看到NO3明顯下降,你甚至會覺得你缸裏缺少NO3。
這其實就是利用菌群吃掉了NO3的一個過程,ZEO系統裏的一個步驟也是利用菌群去吃掉NO3的,在沸石桶內每天都會有新的菌膜產生,這些菌膜就是繁殖後的菌群。這些菌群是肉眼能看到的,以後我會講到。
碳源添加過量會怎麽樣?
各種菌群大量繁殖,你缸內白蒙蒙的一片,你的魚隨時會被細菌感染。
缸內大量缺氧(菌群也消耗氧氣),造成生物缺氧,先死的將會是甲殼類。
珊瑚的狀態也會變差甚至死亡,隨之你的系統接近崩潰。
最好的辦法是通過大量換水去解決碳源添加過量。
所以說,碳源添加有風險,還請謹慎使用。
3、減少對魚缸的攝入並勤換水
每天規律性的餵食,不要超量,怎麽看是否超量?
每天NO3在上升既是超量,系統建立後只要餵食不超量,NO3是不會上升的。確切說是每天處理掉的NO3大於你攝入造成的NO3上升。當然,餵食後不會很快就起反應的,不要餵食當天測試NO3覺得沒提升就以為沒事。
新手們常備NO3測試劑,這樣可以讓你們看到NO3上升下降的過程。
攝入少,自然產出就少,從根源就將以後產出的NO3去除了,這不是很好嗎?
每周規律性換水能有效去除缸內的NO3,還為缸裏添加了微量元素,這水值不值得換?有人為了省點鹽錢造成一個兩個的生物死亡,這不是也花的錢買的生物嗎?
所以換水一定要堅持的,為了維持世界的和平,必須換。
這些就是在你魚缸設備基礎都達到的條件下降低NO3的方法,主要還是以控制餵食為主。當然,擁有一個強大的藻缸你會每天看到NO3下降5-10。
也有人特意為自己底缸多添加了活石的,當然這是好事,活石多了,菌群也相對會多一些棲息地。
到了後期你們也許就會發現,降NO3實在太簡單了,最頭疼的是有機物。
就先講到這裏了,有問題可以直接回覆。
終於說到NO3這個話題了,海水永久話題之一就是NO3。
怎麽去除NO3是新手們最想知道的,也是最頭疼的問題。
NO3高會導致SPS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,變咖色,有的還會死亡。
LPS雖然有些能耐高NO3的,但是長期的高NO3也會導致顏色變咖,狀態不佳。
對於一個受傷的珊瑚來說,NO3會阻礙其恢覆速度,會使脫離共肉組織的珊瑚骨上迅速長出藻類。
對於NPS來說,高NO3是很致命的,在燈光作用下甚至會使NPS上長滿藻類。
魚對NO3不銘感,但是過高的NO3也會使魚不健康。特別是繁殖過小醜的朋友,應該特別有體會,NO3高了,小醜的卵死亡率也高。因此,NO3對魚也是有影響的,只是它們不敏感。
一個世紀的NO3話題還在繼續,如何去除NO3是作為海水生物飼養的一個入門話題。
看看我們周圍的魚缸用品,蛋分、濾棉、濾袋、活石、沙子、純水機、煮豆機等等,都是為了間接性的去除NO3而準備的。魚友們為了能使缸內NO3降低把能用的幾乎都用上了。
那麽在設備都到位的情況下,我們怎麽才能進一步去除NO3?
這裏有幾種常用的方法:
1、海藻類去除NO3
用藻缸或者ATS藻屏都是能夠最大限度幫助海缸去除NO3的方法。
藻缸建立方便簡介,在底缸建立一個藻缸區,每天用6500K色溫的燈照射10小時左右(與魚缸主燈照射時間相反是最好的),能為你去除很多NO3。
ATS藻屏的建立也根據個人魚缸空間,去除能力雖然比藻缸強點,不過也有弊端。比方說夏天影響溫度之類的,水蒸發快,進入狀態慢之類的。
藻類不但能去除NO3,還能培養一些小蟲子,甚至是蛇海星,這也是對魚缸有利的。
有人說藻類吸收微量元素和大量鎂,其實個人用下來也沒見鎂有怎麽下降,至於微量元素,藻類需要什麽微量元素我們來看看吧:
硝酸鹽
藻類需要大量的硝酸鹽(NO3)才能生長。這個量有多大?我只能大致告訴你,一個30*30*30CM的藻缸放滿高等藻,每周這些高等藻需要50g的硝酸鹽才能生長繁殖成兩倍的量。
50g硝酸鹽是一個什麽概念?你抓一小把魚糧,這裏面有100g的硝酸鹽。
磷酸鹽
藻類需要極少量的磷酸鹽(PO4)。相比硝酸鹽的量來說,那個30大的藻缸每周只需要1g磷酸鹽。所以高等藻吸收PO4的能力極低。
鎂
藻類會吸收鎂,這個量是多少呢?是磷酸鹽的一倍,大不大?一點都不大。
鈣
吸收量和磷酸鹽差不多。
碳
藻類大量吸收CO2,這個大家都知道,它們吸收碳的量是NO3的三分之二。
鉀、硼、錳、鋅、鉬、銅、鈷、銨等等都是以毫克為單位的,我覺得我們缸內根本不缺這麽點微量元素給高等藻當點心。
(以上參數取得於國內海藻類飼養的論文)
在利遠大於弊的情況下,我們還用得著擔心藻類去消耗掉那些鎂和微量元素嗎?
所以用藻類去除NO3的方法任然是主流。
這是介紹高等藻類的文章:https://red-sea-reefer170.blogspot.com/2018/08/no3.html
2、添加碳源法
碳源是菌群需要的維持繁殖與生存的物質,不管是好氧菌還是厭氧菌,它們都需要碳源。
在添加碳源後的魚缸水體中,大量的菌群繁殖,它們爭搶NO3以及其他有害物質。
然後繁殖過甚的它們最終會被蛋分打出,這個過程會在添加碳源一周後變得明顯。
碳源需要每天添加,如果停止,菌群的活躍度也會慢慢恢覆。
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種物質是包含碳源的,其中常見的有:伏特加、蜂蜜、糖、醋、酒精等。
當然也有比較專業的,ZEO試劑中就有專業覆合碳源。
我的另一篇文章詳細說了自己使用碳源的經歷,所以在這裏我勸大家不要單一的使用一種碳源。因為單一使用一種碳源會造成缸內菌種單一化,最終菌種失衡並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。
https://red-sea-reefer170.blogspot.com/2018/08/blog-post_13.html
碳源添加能讓你看到NO3明顯下降,你甚至會覺得你缸裏缺少NO3。
這其實就是利用菌群吃掉了NO3的一個過程,ZEO系統裏的一個步驟也是利用菌群去吃掉NO3的,在沸石桶內每天都會有新的菌膜產生,這些菌膜就是繁殖後的菌群。這些菌群是肉眼能看到的,以後我會講到。
碳源添加過量會怎麽樣?
各種菌群大量繁殖,你缸內白蒙蒙的一片,你的魚隨時會被細菌感染。
缸內大量缺氧(菌群也消耗氧氣),造成生物缺氧,先死的將會是甲殼類。
珊瑚的狀態也會變差甚至死亡,隨之你的系統接近崩潰。
最好的辦法是通過大量換水去解決碳源添加過量。
所以說,碳源添加有風險,還請謹慎使用。
3、減少對魚缸的攝入並勤換水
每天規律性的餵食,不要超量,怎麽看是否超量?
每天NO3在上升既是超量,系統建立後只要餵食不超量,NO3是不會上升的。確切說是每天處理掉的NO3大於你攝入造成的NO3上升。當然,餵食後不會很快就起反應的,不要餵食當天測試NO3覺得沒提升就以為沒事。
新手們常備NO3測試劑,這樣可以讓你們看到NO3上升下降的過程。
攝入少,自然產出就少,從根源就將以後產出的NO3去除了,這不是很好嗎?
每周規律性換水能有效去除缸內的NO3,還為缸裏添加了微量元素,這水值不值得換?有人為了省點鹽錢造成一個兩個的生物死亡,這不是也花的錢買的生物嗎?
所以換水一定要堅持的,為了維持世界的和平,必須換。
這些就是在你魚缸設備基礎都達到的條件下降低NO3的方法,主要還是以控制餵食為主。當然,擁有一個強大的藻缸你會每天看到NO3下降5-10。
也有人特意為自己底缸多添加了活石的,當然這是好事,活石多了,菌群也相對會多一些棲息地。
到了後期你們也許就會發現,降NO3實在太簡單了,最頭疼的是有機物。
就先講到這裏了,有問題可以直接回覆。
留言
張貼留言